助力四川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全省累计实现跨境人民币结算量625亿元

咨询热线:028-85054288
2018-03-27 16:29:31

助力四川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全省累计实现跨境人民币结算量625亿元

       近年来,人行成都分行主动作为,积极探索,大力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助力四川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截至201712月末,四川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生跨境人民币交易的境外国家和地区达57个,占全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比重近90%,累计实现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达625亿元,其中2017年结算105亿元,同比增长10.5%,在全省结算额中占比同比提高5.3个百分点。

 

完善机制

一事一议

解决跨境企业资金问题

       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完善重点企业辅导机制,建立全省近500户重点辅导企业名单,组织全省人民银行通过一对一上门服务、结合区域特色同类型企业需求对接等方式扎实开展重点企业辅导。组织开展企业汇率避险培训及跨境人民币业务政策宣传会,深入中铁二院、成都建筑材料工业设计研究院、四川航空等20余家重点企业调研,梳理总结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项目中遇到的资金困难,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以跨境人民币业务协助企业解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外汇管制下资金回流、汇率避险等问题,推动企业走出去

        截至201712月末,四川跨境人民币累计结算近六千亿元,业务覆盖近四千家企业,46家商业银行的536个分支机构办理了跨境人民币业务,涉及1739家境外参加银行,交易辐射至140个境外国家和地区。


重点突破

支持企业承建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项目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跨国、跨区域互联互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优先合作方向,这为作为对外工程承包大省的四川提供了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途径。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数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对我国工程承包企业的融资和风险防控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人行成都分行积极主动研究对策,指导银行和企业在现有跨境人民币政策框架内开办跨境人民币创新产品,并为资金汇出明确实施路径,扫清障碍,帮助企业走出去,由我国多家对外工程承包企业承建的中老铁路项目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四川对外工程承包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此类项目需求日益增多,中老铁路跨境人民币业务的顺利开展为今后四川走出去企业提供了借鉴。

 

务实创新

建成南丝绸之路

跨境人民币结算中心

       在国务院批复的四川自贸区方案框架内,人行成都分行和国家外管局四川省分局研究出台了《关于金融支持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指导意见》,推动人民币成为自贸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跨境贸易和投资计价、结算的主要货币,探索将成都建成南丝绸之路跨境人民币结算中心,全面推动跨境人民币结算中心功能建设。

       截至201712月末,四川省已成功开办14家跨国企业集团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数量居于中西部省份前列。同时,指导推动跨境电子商务人民币结算,支持进出口贸易发展。

       2017年4月,建设银行四川省分行与支付宝合作开办了跨境电子商务人民币结算,实现跨境电商人民币结算在四川零的突破。积极指导地方法人支付机构成都摩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开办跨境电子商务人民币结算业务。此外,自主开发货币信贷大数据系统,以科技创新助推政务信息公开化和贸易投资便利化。

       人行成都分行货币信贷大数据系统具备完整的大数据采集、监测分析、公告发布、信息交流与网上业务备案审批功能以及专门的“天府融通”融资对接功能,提升了跨境人民币业务办理效率,帮助“走出去”企业与金融机构进行融资信息对接,有效开展跨境资金流动监测统计分析,实现业务风险预警和防控。


        免责声明:本网站新闻均转自互联网(成都日报官微),转载相关信息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站证实;我们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